【48812】题书船入蜀图送黄尚质赴夔州蒙古教授

发布时间: 2024-07-07 作者: 火狐在线观看

  傅若金(1303-1342):字与砺,一字汝砺,元代新喻官塘(今江西新余市)人,我国元代诗文家、官员。傅若金年幼家贫,吃苦力学。他通晓毛诗,有诗文才。

  三峡:长江三峡,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,全长193千米,沿途两岸奇峰陡立、峭壁坚持,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

  滟滪:俗称燕窝石,古代又叫犹疑石。坐落白帝城下瞿塘峡口,因航运妨碍,于1959年冬炸除。

  俗话:大众发明,并在大众白话中撒播,具有白话性和浅显性的言语单位,是浅显并广泛盛行的定型的句子,简练而形象化,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。

  这首诗首要描绘了楚客(指诗人自己)搭船到差蜀地,沿途所见的绚丽山川风光,以及关于当地风情、文明的体会与慨叹。

  首句“楚客之官泛蜀船”,直接点明晰诗人的身份和举动:作为楚地的客人,他乘坐着蜀地的船舶前往任职。“泛蜀船”暗示了水路游览的绵长与曲折。

  接下来“画图盈尺见山川”,用“画图盈尺”来形象地描绘沿途所见的天然风光,如同在尺幅之间展示出的绚丽山川画卷。这既展示了诗人对天然美的赏识,也表现了其高明的艺术表现力。

  然后“九江树色潇湘外,三峡猿声滟滪前”,详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风光:九江的树色在潇湘之外若有若无,三峡的猿声在滟滪堆前回旋。这两句经过对天然景观的细腻描绘,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大天然的酷爱和敬畏。

  接着“方译渐通巴俗话,国书新绝汉人传”,描绘了诗人对当地言语和文明的体会与知道。他开端逐步了解并翻译巴地的俗话,一起也发现这儿的文明与华夏汉族不一样,新的国书(可能指当地的文字或文献)与汉人的传统不一样。这表现了诗人关于当地文明的尊重和容纳。

  最终“岂无功德能携酒,问字不时集讲筵”,表达了诗人关于与当地人沟通的等待和热心。他期望有功德者能带着美酒与他共饮,他也乐意随时向当地人讨教文字、集结讲席。这表现了诗人的旷达开畅和关于文明沟通的注重。

  整首诗经过描绘楚客搭船到差蜀地的所见所感,展示了诗人对大天然的酷爱、对当地文明的尊重以及对文明沟通的等待。言语美丽流通,意象丰厚明显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